第三場:實體事業轉型與OMO應用_關登元主講
主題:實體數位轉型與OMO應用
精彩內容:
- 實體餐飲數位轉型契機與實際應用
- 端午檔期銷售16萬顆素粽的佈局與規劃
- 線上與線下在疫情中的消長與應對
主講人:連鎖品牌得來素創辦人 關登元
重點如下:
▌OMO:線上與線下的品項區隔性
很多企業開始進行OMO的時候
最常遇到也是最多阻礙的就是
線上與線下的效益歸屬或價值侵蝕
以業績歸屬來說
線下櫃姐引導客戶去線上購買請問這是誰的業績?
甚至線上優惠卷導流線下消費,算誰的業績?
(因為線下也會有服務員服務引導消費喔)
而市場的侵蝕則是
線上賣的產品,像是抓餅一次買個三包,
會減少客戶去線下早餐店消費幾次?
而小關一開始進行OMO的時候則是走另一條路
簡單卻也直覺:區隔消費情境的品項銷售
他的線下店面是早餐的消費情境
他的線上商品則是午晚餐的消費情境
所以進行了冷凍素水餃的銷售
這是午晚餐的情境…
區隔消費情境的品項銷售
讓一開始打開消費者認知、認識與消費的第一步
不會造成企業內部營運的阻力
▌OMO轉型不要大張旗鼓而是緩步進行
降低所有新事業的測試成本
很多企業對於OMO最大的一個要求就是
一上線就要大,備好很多貨,結果市場銷量不足
(畢竟線上也可謂是一個一級戰區啊)
但是我很喜歡小關老師的作法
甚至他一開始只是請供應商一些小量產的貨
一兩百包這時候你要知道
其實對於廠商來說不好出貨
但是我覺得這時候
小關分享的一段話很關鍵
「大家都合作一陣子了,他們知道我都很認真的
也很謹慎,不是來鬧的,所以他們來是配合我了」
這是一家企業主的人品、商譽與格調,
讓一些不容易發生的事情,變成容易了
所以當別人也要試一試OMO的時候
往往一上架就是上千包水餃時
整個銷貨壓力都不一樣了
結果運氣也很好,產品也獲得不錯的風評
而這裡面對大的風險與成本就是小量的冷凍素水餃
▌重新定義訂價與產品組合的思考策略
而這一段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分享
這個故事發生在線上的消費行為中
而這行為中有一個很關鍵的消費門檻免運
免運那時候算了一下
需要花費1300加上一開始的冷凍水餃的低價
結果要完成1300的免運門檻需要買20包水餃
那時候小關就想到一件事情
這樣的客戶端消費情境會好嗎?
當一個家庭中冰庫裡有20包的冷凍水餃
「我覺得20包會讓一個人再喜歡吃
也會變成麻木的數量,後端消費感受鐵定更不好」
所以小關老師就開始規劃了其他的產品組合
因為他希望這1300的免運門檻
要創造的是從購買到消費之後的美好體驗
所以開始搭配了其他的商品
讓這1300的消費
真的可以在消費者端創造一個良好的體驗
甚至也提高了冷凍水餃的規格
也是要讓消費者可以有更好的體驗
(就算純買水餃也不要買到20包啊!!!)
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
因為這才叫做「經營」的手感與用心
這就是策略思維商學院所追求的要分享給大家的
而不是只有那些
理論上的說法
這就是一個可以
影響無數中小企業的核心營運思維
如果想知道更多的內容和Q&A請看上方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