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在台灣輔導台灣的新創公司大約一百家,協助他們如何跟政府計畫的評審或是投資公司的投資人說明他們的事業價值,而其中有幾件事情是我會告訴他們創業千萬不要做的事,其中有一件就是低價策略,或者低價策略應該要怎麼玩才是真正對事業有助益的。
創業中定價策略對事業的影響
創業中定價策略對事業的影響、以及一個事業要建構時需要遭遇的困境與階段,一個理想的產品是如何做出來的?與協力者的溝通、消費者的需求與企業的核心價值的堅持的拔河,都非常值得深思。
我看過非常多的新創公司在研發出了一件勝過過往競品的解決方案後,卻用極低的售價切入這個市場,而這就是很多家新創公司失敗的原因,低價往往是因為團組組程中沒有銷售與行銷的人員,以工程師為主的團隊,因為不會行銷所以想著「那便宜點應該大家就會買了」但是低價策略壓縮了一家企業所有的可能,因為沒有毛利,因為就算是熱銷了也沒有經費再去研發新品或是修正既有方案、健全自己的團組組成。
一家新創小公司也就活著,成長緩慢,不上不下。
創業中的低價策略,依舊等不到市場
另一種情況是B2B的情況,像是醫療產業,就算你的產品通過的FDA的認證,你依舊也等不到醫院在第一瞬間全面採用你的產品的機會,第一二年頂多就是臨時單,一次次替換小部分的耗損品額度,甚至還要等你的產品的論文夠多了,醫院才會真正開始採用,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些行業低價說真的還真不是決策的核心,因為也許醫院在經營上比你更懂,好產品、好服務就值得好價錢、好利潤這件事情。
所以說真的,低價策略不論在2B與2C都會很有可能連和策略合作夥伴的分潤都拿不出來,就注定了自己單打獨鬥,2C團媽在雙重優惠的要求下,你算算搞不好根本無法合作,2B代理商他們算算也發現,沒有足夠的利潤到幫你把產品帶入醫院。
真正的低價策略要思考的關鍵點與前提
我知道很多人也會說,但是也有些企業真的是因為低價策略才存活下來的啊?從大集團鴻海不也就是採用低價策略?對,的確,所以我也跟大家分享幾個前提,讓低價策略可以真的是稱得上策略的關鍵點
關鍵點一:低價來自於頂天的技術
當別人在製造一件商品時需要十五分鐘成本三十塊美金時,你可以五分鐘完成,只需要十塊美金,甚至在原物料上的需求更單純與小量,那你就可以銷售低價,因為關鍵不是在低價是在高毛利,所以你是靠技術:原創技術或是流程優化的技術達到高毛的優勢,你就可以這樣做。
所以你看到的低價其實是來自於高技術基礎與低營運成本的產出,而不是一開始一瞬間就可以採用的策略。
關鍵點二:低價策略其實是產品線策略中的引流商品
我想這也是大家在2C看到的成功個案中比較常見的低價模式,這樣的企業通常有豐富的產品線或是延伸性服務,讓一開始的讓利的拓展策略,可以在短期間內因為中高毛的延伸性商品與服務而獲得毛利上的調控,所以單一產品的公司就請別這樣做了,因為你缺乏了長期的調控毛利的產品研發基礎與服務策略
而這樣的企業適合的前提是產品線規劃明確與穩健的財務基礎可以進行長期研發,快速鍵製產品線或是延伸性服務,而你是這樣的公司嗎?